发布时间:2025-10-15 17:01:08    次浏览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两句对联。 杭州栖霞山有幸埋葬着千古忠魂岳将军,而我们重庆渝中有那么一块宝地,也埋葬这样一位英雄——巴蔓子。 巴蔓子,古巴国忠州人,东周末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你行走在渝中的大街小巷,是否留意过那些铭刻在“母城”身体上的历史印记呢? 你看!位于七星岗莲花池渝海大厦负二层就有一处“将军坟”,他就是城市英雄巴蔓子的墓地。 整个墓园由青灰色石砖筑成,分为祭奠室和墓冢室两间,庄严而又肃穆。 祭奠室的墙上,刻着巴蔓子墓简介,室中立有四座历代文人为巴将军撰写的诗词字匾。 过连接两室的石拱门,一座六边形的古代墓冢,坐西向东,全部石封,立于一石券拱洞内正中。墓前立有石碑,碑正面镌“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九字,为辛亥革命元老但懋辛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身首异处,而能由交战两国以“上卿”或“诸侯”之礼为举哀或安葬的将军从古至今只有两位,一位是拥有赫赫威名的三国神将关羽;一位则是这座将军墓的主人,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英雄巴蔓子。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东周末期,巴国战乱,巴国将军蔓子求楚国出兵相助,并许诺以巴国三座城池相谢。楚王应允后,出兵救巴,巴国恢复安宁。 随后,楚国使者请巴将军兑现诺言,但巴蔓子不忍国家割让城池,又不愿背弃诺言,说“将吾头往谢之”,以此向楚王致歉。 楚王见到使者带回的巴将军头颅,感叹道:“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随即下令,“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痛失良将,举国悲痛,“亦以上卿礼葬其身”。 该事迹在《太平御览》、《三巴记》等史籍中都有记载。巴将军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换来了城市的安宁,此等忠肝义胆,为人叹服。后有诗赞曰:“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 据史料记载,巴将军死后,其躯体的埋葬地有渝中区七星岗、忠县城西北、湖北恩施市西等地。 关于七星岗的墓园里,是否埋葬着巴蔓子的“真身”,更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此墓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具有城市精神载体的作用。 现存的巴蔓子墓经过了多次修复。1929年重庆建市以后,拆除城墙,修建马路,巴蔓子墓一段的低谷填高,墓园遂被置于马路的堡坎之下。 解放后彻底返修七星岗一段马路,“加宽再削平”,渝海大厦建好后,巴将军墓从此藏入地下。 据区文管所负责人介绍,巴蔓子墓因常年处于地下,暗无天日,风化严重,周边环境较差。2009年底,渝中区启动了古墓的修缮工程。100天后修缮一新的巴将军墓被建成一座具有古代巴渝风格的地下墓园,处处可见青石和粗木梁。 2013年,市民自发捐献了一尊高为2米的巴蔓子雕像,以此表达后人的崇敬之意,这尊雕像现屹立在巴蔓子墓前。 如今,每年清明时节,不少市民自发来到巴将军墓园,祭奠这位忠义的城市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来访者在深受巴将军忠义精神的鼓舞和感动后,在墓园的留言薄上写下了赞颂之词:“功垂青史千秋颂,忠烈浩气万古存。”“今天偶遇将军坟,一州忠义九州魂。” 不难看出,两千多年前巴将军智勇、忠义、诚信的事迹,仍然感染和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巴渝儿女,值得所有人尊敬和怀念。本文编辑:余薇本文由【微渝中】编辑发布,图文资料来源于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