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5 17:01:08    次浏览
戳↑“探索发现栏目”关注我们哦!这是一份珍贵档案,它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山东省档案馆中。打开它,你可以看到这些平凡人们送来的“无价之宝”,你可以感受到人民选择的伟大力量!上个世纪解放战争期间,当时的共产党与国民党力量悬殊很大。为此,各地都有老百姓积极支援前线。再也走不动了这条300多公里的路程,是16岁的王景文当时走过的最远的路程。从黄县到鲁中的漫长补给线上,六十二万山东支前民工运送弹药,输送粮食,转运伤员。 当年16岁的王景文和60多岁的父亲参加莱芜战役的支前运输夜里一宿地走,一天一百多里地。去前线往下抬伤号,枪炮的都往外窜。”战斗结束后,王景文和三个同伴迈上了回家的路。在看到自己村子的一瞬间,他一下子瘫在了地上,怎么也不能再走了。还是最后村公所派民兵推来了一个独轮小车,把他抬回了家。这之后的两三天,王景文一直都爬不起来。莱芜战役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大获全胜,共歼敌七个师六万多人。 巾帼“扛”出的胜利1947年3月的孟良崮战役,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就是时间和民心。因此,在战役开始前一天,汶河上搭起了一座特殊的“桥”。这座桥是由当地妇救会长李桂芳带领32名妇女,抬着自家卸下的门板,蹚入凉气袭人的河中,搭起的一座人桥。为的就是让部队尽快通过汶河。 蓬莱曲登瑞老人的渡江支前光荣证除了战前,战场上,巾帼英雄们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场战斗中,卫生兵张秀岳所在的转运站三天三夜转运了330多位伤员。与张秀岳和卫生班一起照顾伤员的,还有来自离孟良崮不足30公里烟庄的六位十八、九岁的姑娘与当地村民。擦血、包扎、给口渴的伤员擦脸、喂水、喂稀饭。除了这些以外,这六位姑娘和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但她们把五千多斤粮食加工成煎饼,给部队洗了八百多身衣服,做了三百多双鞋。 90岁的王京理抗战支前模范2015年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人民解放军的“无价之宝”据《山东重要历史事件》一书记载,战役期间,鲁中南地区的沂山区,原定征粮200万斤,群众提前两天,交粮1230万斤;鲁中南两个分区,就筹集门板21700块,镢头和锨27797件,麻袋29000多条,筐2050个。 曾参加淮海战役支前的85岁王克昌淮海战役结束,时任华东野战军后勤部长的刘瑞龙即将南下,他在日记里记下这样一组需要后方支援的数字:瓷碗需补充四十六万九千个。雨布每人十方尺,共一千零五万方尺。南下人员准备每人携带两双布鞋,共需二百九十万双…… 华东支前模范唐和恩的小竹杆他在支援淮海战役的路途中刻下自己经过的地名这些平凡的物件,无法计算它们伟大的价值。但山东人民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全程支前的壮举,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档案记载, 在山东进行的14次战役中,部队参战人员为3775843人,支前民工人数为5783109人。 今晚22:06CCTV-10《探索·发现》《人民的选择-革命战争年代的山东支前》下集带您感受那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想看最近节目的完整视频吗?O(∩_∩)O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获得哟~